本网讯 为深入探讨实现学科融合、助力全人发展的路径,教育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——“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研究创新团队”于6月5日下午在行政楼406会议室成功举办2024年第8期南国“争鸣”学术沙龙活动。本期沙龙围绕“基于clil的英语‘1 n’跨学科主题教学”主题展开探讨,副校长王铭玉教授,教育学院肖建芳副院长,科研处、教育学院骨干教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会议。小学教育系副主任赵芸老师担任沙龙主持人。
赵芸老师主持沙龙
活动伊始,赵芸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沙龙的到场嘉宾,并根据“芒种”的节气寓意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深切期盼,希望大家在“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”的忙碌中,能有“家家麦饭美,处处菱歌长”的收获,邀请大家步入一个充满启迪的空间,共同开启一场关于“基于clil的英语‘1 n’跨学科主题教学”的深度对话。
肖建芳教授进行报告分享
肖建芳教授进行报告分享。她从“what, why, how”三个角度切入,分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。第一,clil理念。她用视频、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clil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支持,包括重要的“4c”框架为communication、content、cognitive、culture,最后阐述了clil的优势:建立不同文化间的知识和理解;培养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技巧;提高语言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;培养多语言的兴趣和态度;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提供更多学习机会;给学习者提供更多与目标语言接触的机会;无需额外的教学时间;为其他课程进行有效补充;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课堂教学的形式。第二,英语“1 n”跨学科主题学习。跨学科教学是以一门学科为中心,在这个学科中选取一个中心问题,围绕这个中心问题,运用不同学科知识,开展对所指向的共同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而设计的教学活动。英语 语文、数学、音乐、美术、信息技术学科的跨学科教学。她强调教育旨在落实全人发展,为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负责。第三,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各学科学习的关系。她表示,clil,steam课程、项目化学习、跨学科主题教学、全课程教学、现象学习等都是跨学科教学实施的形式。第四,新课标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据。第五,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路径。她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,即在语境中学习,在生活中输出;挖掘学科资源,注重知识迁移;创设真实情境,丰富教学活动;注重学思结合,把握育人导向;设计综合作业,解决实际问题。
在讨论交流环节,多位教师纷纷表示,通过参与本次沙龙,对clil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他们认为,clil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,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重提升。同时,他们也表示将积极探索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clil教学模式,推动跨学科融合和全人发展。
参与沙龙的学生针对自身跨学科学习实践提出相关困惑。肖建芳教授对此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,第一点是深入学习与实践,深度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、方法和理念,通过实践探索,观察真实环境,获取新的灵感和方向;第二点是团队合作与交流,扩大交流范围,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深入交流,以获取不同视角和反馈;第三点是广泛阅读与持续学习,阅读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书籍,增加专业知识储备,同时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。学生听完肖教授的建议后,表示深受启发,决心付诸实践,不断学习和进步。
王铭玉副校长总结致辞
副校长王铭玉教授进行总结发言。首先,他强调了一个“二”,即text与ideas的理解与表达,寻求学生们的思想(idea),并通过文本(text)的形式来阐释和表达这些思想。这进一步强调了思想和文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,同时也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,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学术交流。接着,在符号学的探讨中,他强调了符号学的“三个世界”,即符号之间的交叉关系,包括符号与符号、符号与客观世界以及符号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。他进一步用“三个四”来点亮主题:首先是四个前缀(multi-、inter-、cross-、trans-)来简化表达这种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;然后是